对园林、老建筑爱好者来说,《江南园林志》是一本绕不过去的书,它是我国最早采用现代测绘和摄影,来记录、研究园林的专著。
2. 配资方式和费用:了解配资的方式,包括配资金额、配资期限、配资利率等,并了解相关费用如利息、手续费等。
今年是这本书出版60周年,几天后的3月28日则是作者童寯逝世40周年。最近在上海开幕的“西行画录·东南园墅——建筑师童寯特展”,详细展示了书中70多处园林的珍贵原始资料。
行走园林,追寻理性
童寯生于沈阳,毕业于清华大学并留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,是中国第一代建筑师群体中业绩卓越的一员。媒体常称他是“与梁思成齐名”的建筑师,其实是“与梁思成同屋”的建筑师——两人曾是宾大室友。
上个世纪前半叶,国内知名的华盖建筑事务所在十余个城市设计了超过200个项目,涵盖多种类型,一些经典项目影响深远,如大上海大戏院、上海金城大戏院、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大楼、上海梅谷公寓、上海合记公寓、南京首都饭店、南京陵园中山文化教育馆等。
童寯是华盖的三位合伙人之一,是团队中的技术核心。他与合伙人赵深、陈植都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中国建筑设计和教育界的资深人士。童寯在南京大学工作到退休,晚年孜孜不倦,从事理论研究,影响了包括普利兹克奖得主王澍在内的几代中国建筑师。
1930年,童寯从美国前往欧洲游历,一路考察众多欧洲城市,拍照片、画速写,研究欧洲建筑风格,思考中国建筑设计的未来方向。次年,他加入华盖。在繁忙的工作之余,童寯开始一个人跑遍江浙,寻访中国古典园林。
当时相关资料不多,除了查历史文献,童寯在这些园林里更多是依靠自己的步子来勘测,画出园林的测绘图。据张琴所著童寯传记《长夜的独行者:童寯1963-1983》记载,从1932年到1937年,“五年的每个星期日,童寯在江苏、浙江两省27个县市,勘查研究109处私家园林”。
当时很多园林处于大门紧锁、无人管理的状态。童寯克服困难,挤时间自费调研,交通基本靠坐火车加走路,还被警察当坏人抓走过。有时候他也带儿子童诗白(后为我国电子技术学科奠基人)一起“旅游”。江阴、平湖、南京、无锡、南浔……通过拍照、绘图和评述,他积累了充足的研究素材,也为后世留下了珍贵史料。
名作出版,命运多舛
1963年,童寯编写完成《江南园林志》,这本书后来被学术界公认为近代园林研究最有影响的著作。另一位建筑大师刘敦桢为这本书写了序言,他说童寯“目睹旧迹凋零,虑传统艺术行有渐灭之虞”。
童寯之孙、东南大学教授童明曾在一次受访时说:“在做这些寻访之前,童寯没有接触过,甚至都没亲眼见过江南园林。他之前一直生活在东北,南迁后突然见到这么一个陌生的事物、进入一个陌生的领域,对他来说是一件非常震撼的事情。可能正是因为这种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同,才令他对园林如此着迷,并倾尽一生的时间研究。”
1935年,美国建筑师伊莱·雅克·康来到上海,童寯曾在他的事务所工作,欣然与合伙人、同学陈植一起,陪同前老板旅行了几天。途中,伊莱·雅克·康对江南园林兴趣浓厚,认为这是“现代文明的文化瑰宝”。1936年,美国城市规划师、建筑师克拉伦斯·斯坦因携夫人、著名演员艾琳·麦克马洪也来上海苏州游玩,童寯再次陪同。
正是这两次经历,让童寯感受到,“余尚未讲解说明,彼即能针对中国景观艺术之独特审美因素做出本能反应,令人惊讶。”(《东南园墅》前言)外国人很自然地就喜欢上了中国园林,童寯则看到了向世界介绍中国园林的意义。那段时间也有一些约稿邀请,童寯开始用英文写园林,这也成为他另一本重要著作《东南园墅》的起源。
在上海久事艺术沙龙可以看到本次童寯特展的主题之一“东南园墅”,书中呈现的70多处园林,跳出了书本,还原成了一处知识的园林。童明在展览现场向观众们介绍,策展团队精心划分展览空间,专门为测绘图纸、照片、童寯与亲友们的书信等安排展示空间。
在书信展区,有一封3页的毛笔字书信,是营造学社社长朱启钤1940年写给童寯的,语气恭谦痛切。原来,《江南园林志》手稿于1937年写完,寄到北京营造学社后,梁思成等人读罢大受震撼。出版排印过程中,日寇点燃卢沟桥战火,混乱之中,原稿在天津麦加利银行保险柜中暂存时被大水泡烂。
朱启钤深感自责,他本意想把珍贵的文件存放在最靠谱的地方,没想到发生意外。实际上营造学社因此次意外损失惨重,大批华北古建筑调研原始资料毁于一旦。梁再冰在《梁思成与林徽因:我的父亲母亲》中回忆,梁林得知消息痛哭失声。尽管遭此沉重打击,朱启钤仍整理残稿,亲自送回上海。
但两人没见上,童寯这时候身在西南。张琴的另一本书《烽火中的华盖建筑师》中详细介绍,童寯从1938年起,就受邀到大后方为抗战工业建设紧急提供设计支持。他在重庆、贵阳创办华盖分所,又设计了不少工厂、办公楼、学校等建筑。
直到1963年《江南园林志》正式出版,这时已年过九旬的朱启钤又来了一封信(此次也一并展出)。赞美之余,他再次向童寯道歉,并指出了书中的一个错。
园林研究“花开两朵”,中英文“各表一枝”
1982年,童寯亲自校核并调整图片文字,推出了精益求精的《江南园林志》第二版。2014年,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在第二版的基础上又推出典藏版。这一版中所配的古画、照片和测绘图都非常漂亮,因此深受读者喜爱。
在豆瓣网,第二版《江南园林志》的两个版本共有约1000人读过,评分高达9.4,甚至有一些读者评论时表示“自己的功力还不足以读这本书”。
相对而言,《东南园墅》一书的出版更曲折一些,童寯一直写到生命终点。1983年,他在病床上改定英文版手稿,两周后就离世了。1997年,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中文版,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汪坦教授翻译。
2018年,童明又重译了一遍《东南园墅》,换了一种语言风格,浦睿文化以更加漂亮的装帧并选配园林的新照片,再次出版。王澍在序言中说,童寯“是以一个出色建筑师的眼睛和身体去发现园林的意趣”,这对他影响深远,改变了他对江南园林的态度。
在久事艺术沙龙的展览现场,观众可以通过童寯的测绘图纸、写作手稿、书籍排版、往来书信等资料,首次全面系统地了解他研究江南园林的方式和成就,通过大师之眼探索江南园林蕴含的精神世界与独特魅力。
巧的是,久事艺术沙龙所在的北京东路230号原浙江兴业银行大楼,正是童寯当年所在的华盖建筑事务所设计的,1931~1935年建造。华盖也曾在这里设立办公室。展览现场也对这段历史作了考证还原。
在中山东一路27号6层上海久事美术馆,则展出本次展览的另一部分“西行画录”,是童寯1930年在欧洲游学考察4个月的成果,包括日记、画作、摄影、票证等,写生画多达200幅,充分展示了童寯个性强烈的画风和高超的速写技巧,也记录下了当时欧洲城市古典与现代交织的风貌。
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,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,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。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,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,包括转载、摘编、复制或建立镜像。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。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:021-22002972或021-22002335;banquan@yicai.com。 文章作者佟鑫
经济人的人文素养阅读 相关阅读 用一年的时间做90后艺术家访谈,展示他们的面貌与记忆通过与90位年轻艺术家的面对面交流,提出90个问题,《返场时代》描绘和梳理这一代艺术家群体的群体面貌和时代特征。
艺术市场新生态观察 07-02 17:26 极简风有点无趣了,他们把珍奇屋、旋转木马搬进了设计展流行多年的极简风似乎有点审美疲劳了,“设计上海”展览上那些有趣、好玩的设计和产品俘获了更多观众。
艺术市场新生态观察 06-29 17:59 探访独立书店 | postpost的图书策展混搭宇宙如果一家独立书店承载的是主理人的阅历、审美、价值观乃至灵魂的趣味性,那postpost书店就像其主理人萧勇一样,有着不被定义的混杂感。
经济人的人文素养阅读 06-26 10:19 两个世界的穿越,艺术家与绣球花的“他者对话”田忠泉和绣球花的精神对话,并不截然走向现当代艺术的冲突和对立,而是复归东方的宁静
艺术市场新生态观察 06-24 10:32 小开本、轻松读,这个出版新品牌尝试快消卖书“轻读文库”是一个年初新成立的出版品牌,主打“小开本、轻松读”股票资金配资,创始人希望全方位地试一试以“轻”的方式制作和销售图书是否行得通。
经济人的人文素养阅读 06-20 22:08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